上半年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日期: 2019-06-27 浏览量:443 来源:阜新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责任编辑:营商局程柏赫 文字大小:

市政府办公室: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营商局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营商环境阜新版”总目标,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大文章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打造营商环境阜新版”为总目标,以“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为总要求,以贯彻省市《优化营商条例》为总抓手,以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为标准,起草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打造营商环境阜新版实施方案》,以阜委发〔2019〕54号文件形式印发,对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从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角度分别制定了“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守信联合褒奖失信联合惩戒、基层‘好狠’整治”等10个专项行动子方案。目前,全部专项行动正在有序推进,优化用电接入等行动初见成效。

二、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阜新版

(一)以全面实施《阜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突破口,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条例》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实施。我局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阜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方案》和学习通知,将条例列入市、县两级党校主体培训班次课程,邀请省市专家先后对50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解决思想观念不解放,视野不宽问题。召开“宣传贯彻条例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打造营商环境阜新版”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展示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举措。在《阜新日报》开辟营商环境建设专栏,定期出版《营商专报》,开展“5.15”政务公开日活动,印发宣传手册,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努力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市、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服务最优市。按照“应减尽减”“应放尽放”原则,年初以来,全市分两批调整行政职权238项,赋予两个开发区35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努力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市、审批效率最高市。目前,35项经济管理权限中已有23具备审批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基层政府承接能力,确保行政职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制定《关于促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初稿),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收费管理和退出机制,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加强政银合作,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合合肥市包河区和沈阳市和平区的先进经验,在我市部分县区试点并逐步推广不见面审批商事一体机,促进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让数据多运转,让群众少跑路,同时结合邮政业务,最终实现企业开办“一次不用跑”和“审批不见面”。

(三)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我市高度重视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于3月5日迅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营商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县区、各部门齐心协力、集中攻关、连续奋战,按时完成了前2个关键节点的工作任务。市平台3月19日提前与国家、省平台完成初步对接;5月20日又如期完成了与国家、省平台的深度对接。在此期间,分两批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录入工作,全市以主项为单位的事项备案4661项,以子项为单位的业务办理事项备案6141项,共组织录入平台系统办事指南数据26万余条。同时,编制公共服务事项267项。我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营商局充分肯定。

(四)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动力,加快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改革方案。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通过对照市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征求省局意见,制定《阜新市行政审批权改革方案》。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下发“四减”“四办”通知。结合我市实际,起草《阜新市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修订了《2019版群众办事通》,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目前,市、县两级网上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已达到80%以上,提前完成了省任务指标。

(五)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支点,增强企业获得感。市营商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迅速行动,局党组召开会议,将重点任务进行分解,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制定了时间表和任务图,挂图作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采取边制定方案边开展工作的方式,积极协调各县区、各部门同步开展工作。强化任务督导,定期调度各县区、各部门工作情况,形成专报,上报省营商局,力争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90个工作日的任务目标。

(六)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着力点,加大明察暗访和曝光力度。“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是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行动,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市营商局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班子成员带队,组成工作督导组,深入到县区、企业明察暗访,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及各分中心督导检查。检查中发现在窗口工作人员的选派、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下一步,市营商局将分两个阶段进行通报。第一阶段将对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有关问题进行通报。第二阶段将以整顿“只为不办找理由、庸政懒政”,提升“只为办成想办法,勤政担当”为重点,树立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

(七)以建立评价体系、畅通投诉渠道为保障,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按照国家、省营商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市专项整治、打造营商环境阜新版、1+10项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建立我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正在修改完善。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请企业家对我市营商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制度,聘请了7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公示营商投诉举报电话、邮箱、通讯地址,在阜新门户网站首页设置营商环境投诉与建议平台。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投诉案件24件,办结21件,办结率达到87.5%,高于省指标80%的标准。协调企业诉求5件,答复网络诉求3件。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整治行动,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计划。针对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反馈的实际问题,我们设计建立“营商会客厅”制度,一是走进企业,与企业家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诉求与评价;二是请进局里,邀请企业家到营商局做客,共谋阜新发展。印发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增进政商交往中“亲”的行为。进一步完善项目管家制度,重新梳理了准备纳入项目管家制度的项目和企业名单,制定实施方案,当好企业“店小二”。

虽然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企业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三集中、三到位”问题。目前各部门审批科室设置情况不平衡,许多审批许可未集中到审批科室,审批科室未集中到政务大厅,授权又不到位,一窗受理目标很难完成。二是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个别党员干部“只为不办找理由,不为办成想办法”。三是基层作风建设还需加强。有的地方和部门仍存在熟人好办事,办事靠求人等现象。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打造营商环境阜新版”为总目标,以“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为总要求,以落实省市营商条例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抓好“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全面推进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二)重点工作及举措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做好顶层设计。站在全市高度,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深度谋划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坚持刀刃向内,立重典出重拳。重点推进打造阜新版和10个专项行动方案,优先实施基层“好狠”专项整治、打造综合政务服务体、优化用电三个专项行动,第一时间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我们的改变和办事的便利。

三是坚持不忘初心,强化便民利企。抓好“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快推进相对集中审批权改革,强化部门行业监管,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着力破解“办事难”问题。

四是坚持全局意识,助力经济发展。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宣传贯彻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全市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加大涉企投诉案件办理和督查问责力度,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五是坚持责任意识,完成任务指标。按照“重强抓”工作指标、全市重点任务、绩效考核以及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任务要求,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严格把握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阜新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2019年6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